花邊

減碳綠途,通向中國高質量林業碳匯交易之路|會議回顧

11月28日,綠色和平與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在蘇州舉辦“減碳綠途,通向中國高質量林業碳匯交易之路”報告研討會。來自中關村綠色碳匯研究院、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北京匯智綠色資源研究院、商道縱橫、云南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等機構的專家和媒體記者,從COP29氣候大會的熱點議題展開,就如何推動中國林業碳匯交易高質量發展展開了交流和研討。

研討會由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研究發展部總監任景哲主持,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立、綠色和平中國總負責人袁瑛作致辭發言。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立教授在開場致辭中介紹:面對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危機,森林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中國從2004年開始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在目前“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構建美麗中國和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應堅持科學有序發展林業碳匯的原則。

綠色和平中國總負責人袁瑛在開場致辭中回顧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6):林業碳匯是兩個公約都在熱議的主題。一方面,在氣候大會上,許多油氣企業推動包括林業碳匯在內的碳抵銷機制來為其繼續排放爭取空間,另外一方面,全球500強企業也正在加大在ESG目標中設置森林保護、自然保護相關的指標。這說明,倡導林業碳匯的科學有序發展,對企業的減排進展進行監督、對倒退行為進行干預和呼吁,能夠讓更多的企業更重視直接減排。

主旨報告環節,中關村綠色碳匯研究院理事長兼院長李怒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北京匯智綠色資源研究院創始院長、首席專家李金良分別做主旨報告。

李怒云院長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碳匯交易:反思與展望》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吸收二氧化碳達12.57億噸,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9.4%。中國森林質量偏低,提高中國森林質量,將可以使森林碳匯量倍增,為碳中和創造更大的空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林業碳匯都能夠進行交易,能夠進行交易的林業碳匯:1)必須是人為措施增加量并且相對永久固定至少20年;2)需要按批準的方法設計項目并通過審定核查;3)5年進行一次監測;4)計入期20-60年。李怒云院長介紹, 2013年開始林業碳匯在國內碳市場試點中受到關注,但一系列林業碳匯交易的誤區的存在,阻礙了高質量林業碳匯的發展。危害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擾亂了林業碳匯的有序交易。

柴麒敏主任做《全球碳中和變革新趨勢下碳信用市場的冷與熱》的主旨報告。柴麒敏主任回顧了剛剛在阿塞拜疆巴庫結束的COP29的熱點問題,特別是COP29根據《巴黎協定》第6條第4款建立的機制規則、方式和程序指南授權要求監管機構(SB)在標準制定、方法學、登記簿等事項上持續推進,以及“第6.4條減排單位”批準信息聲明、適應收益份額(SoP)等,決定符合條件的清潔發展機制(CDM)的造林/再造林活動可過渡到第6.4機制,自愿碳抵銷市場正在形成全球規則。柴麒敏主任還分析中國重啟的溫室氣體自愿碳減排機制(CCER)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對接,國家發布相關條例,確保市場數據質量,嚴控、嚴查、嚴懲各類數據造假。數據質量也是林業碳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必須守住林業碳匯的信用。

李金良博士的《林業碳匯交易的三個誤區》主旨報告中,分析了目前林業碳匯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三個誤區:1)“碳交易”完全等同于“碳匯交易”;2)“碳匯交易”是一本萬利的;3)所有森林都可以進行碳匯交易。李金良院長建議各地在發展林業碳匯時,需摸清林業碳匯家底,評估林業碳匯潛力;項目業主需要嚴格按照方法學進行項目開發,并委托專業機構,和第三方審核與核查機構確保林業碳匯的項目質量。

研討會還邀請商道縱橫咨詢管理合伙人彭紀來、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竇虹副秘書長、綠色和平森林與海洋資深項目經理潘文婧、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顏磊,從各自工作領域出發,圍繞“推動高質量林業碳匯交易的主要挑戰與優先行動領域”的話題進行圓桌討論。

彭紀來介紹,企業為提升自己的ESG績效,通常會購買林業碳匯來抵銷自身碳排放。但隨著企業“碳中和”標準的逐漸完善,企業在購買林業碳匯抵銷自身排放上也有了新的要求。企業不能在不減排的情況下購買林業碳匯抵銷自身排放。中國上市公司ESG的相關規則和標準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中,高質量林業碳匯的使用也將會成為未來企業ESG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竇虹副秘書長分享了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參與開發的全球第一個多重效益森林認證的林業碳匯項目。該項目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對生物多樣性進行監測,并讓當地社區從中受益。竇虹指出,多重效益森林的價值不僅僅是碳。

潘文婧強調了綠色和平在林業碳匯與企業碳中和上的主張,認為企業應該把自身減排作為首要任務,對于確實無法減少的剩余排放,才能使用高質量高誠信的林業碳匯進行抵銷。碳匯熱潮下,向決策者、企業與公眾進行科學、理性、準確的信息傳播非常重要,以此糾正關于林業碳匯的種種理解誤區,鞭策企業直接減排及合理使用抵銷,避免林業碳匯的誤用和亂用,以確保氣候行動的有效性,以及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的協同治理。

顏磊研究員分享了CCER林業碳匯項目服務的經驗,認為CCER方法學中的唯一性、真實性、保守性原則要求,對于CCER林業碳匯第一階段存在的問題起到了改進作用。項目業主在開發中,要嚴格執行、理性看待林業碳匯開發的前景,避免林業碳匯項目的盲目開發。

研討會上,專家對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與綠色和平合作撰寫的《減碳綠途-構建中國高質量林業碳匯報告》進行了點評,報告將在完善后于近期發布。

相關閱讀

17
2025.04

當所有車都用電,網約車憑什么保持減碳優勢?

出租網約車的電動化是交通領域綠色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高空駛率可能會抵消電動化帶來的減碳“福利”。

16
2025.04

“節氣的時差”凸顯農戶氣候脆弱性,提升韌性需多元主體參與

綠色和平與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節氣的時差:多元農戶經營主體氣候變化認知與適應策略案例研究》報告。

02
2025.04

布局電動化、提升運輸效率,快遞業減碳潛力有多大?

綠色和平與同濟大學聯合發布《快遞行業電動化轉型與運輸效率優化的減排潛力》報告

男人桶女人视频,女人被男人插视频,色噜噜视频影院,国内偷拍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