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

全球塑料公約難產背后:各國立場“一厘米都沒動”?

2024年12月27日

文章首發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為綠色和平全球策略顧問。

如果對主席建議案文做一個關鍵詞檢索,不難發現各國在談判中最大的關切:“經濟”出現了38次,“資金”有27次,遠遠超過“健康”的13次。塑料公約對經濟的潛在沖擊是各國決定談判立場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聯盟”指責“務實派”逃避關鍵問題,是塑料經濟的“既得利益者”;“務實派”覺得“高雄心聯盟”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最支持上游限產的國家并不是主要生產國。

回望塑料公約籌備的兩年間,正是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經濟持續下行的兩年,塑料公約可以說是生不逢時??紤]到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政府換屆,2025年的外部談判環境只會更加艱難。

會議閉幕時已是凌晨,會場里的垃圾點堆滿了一次性咖啡杯和食品包裝。

這是一場關于應對全球塑料污染的國際談判——沒有什么比這一幕更能說明,“終結塑料污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在2024年12月初,在深秋的韓國釜山,為期一周的塑料污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on Committee,簡稱INC)第五次會議(簡稱INC-5)在170個國家成員和超過440個組織的觀察員的遺憾中落幕。

塑料是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的材料,但塑料的使用正在變得越來越“一次性”。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中,有2/3都是短壽命產品,使用后很快就會變成垃圾,并容易泄漏到自然環境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如果一切照舊,20年后,全世界平均每一米海岸線上可能出現50公斤的塑料垃圾。因而,改變塑料的使用方式、改進廢棄物管理迫在眉睫。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2022年年初,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175個國家同意制定一份旨在“終結塑料污染”的國際協議,并由此啟動了政府間談判委員會。按照既定計劃,INC將召開5次會議,在2024年底完成任務并形成協議草案(簡稱塑料公約)。

可是,釜山并未如期見證塑料公約的誕生?!拔覀兩形吹竭_我們努力的頂峰?!盜NC主席、厄瓜多爾外交家Luis Vayas Valdivieso在閉幕式上說。這一句話,既表示談判工作沒有結束,又暗指各國的努力還可以再上一層樓。

根據閉幕會上的決議,INC-5將在2025年展開續集。遺憾的是INC-5.2將在何時、何地舉辦,還要等后續通知。

兜兜轉轉兩年,塑料公約為何未能如期達成?破局的點又在哪里?

兩年仍在談“什么是塑料”?

談判無果早有跡象。

11月29日,距釜山會議的結束時間還有兩天時,INC主席Luis Vayas Valdivieso公布了他為協議起草的新版建議案文,其中關于什么是塑料,就提供了8個備選案文。這一版本是主席基于各國前幾日的表態,為最后階段的談判提出的最新參考。

仔細觀察這個新版案文,可以發現有種濃濃的“混搭”風,不僅充滿了代表爭議的方括號(注:在國際談判中,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被置于方括號中,有待繼續討論),一些條款下列出的案文選項也相互矛盾。

塑料公約談了兩年,到了最后幾天,各國還在爭論什么是塑料,這確實有些諷刺。

備選的塑料定義中,有些指出塑料是由聚合物和化學添加劑合成的,有些則對化學添加劑只字不提,有些定義將橡膠狀塑料(即彈性體)排除在塑料定義之外,有些則認為需要包括。除了什么是塑料,什么是塑料污染、什么是微塑料……都尚無定論。

不同版本的定義呼應了談判中最有爭議的幾個問題,包括公約是否應該限制初級塑料聚合物、特定塑料制品和化學添加劑的生產或使用等。

各國爭奪對塑料和塑料污染的定義權的背后,是定義將直接影響公約的治理范圍。全球來看,塑料上游產業的分布集中在少數國家,治理范圍對不同國家的影響大不相同。

對11月29日的主席建議案文做一個關鍵詞檢索,不難發現各國在談判中最大的關切:“經濟”出現了38次,“資金”有27次,遠遠超過“健康”的13次。顯然,塑料公約對經濟的潛在沖擊是各國決定談判立場的重要考量。

過去兩年,圍繞公約治理范圍和限產措施的爭議一直不見緩和。塑料公約應該在哪些領域設置約束和目標,“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的起點在哪里,各國在這些關鍵問題上的立場大相徑庭。在釜山,這些問題上立場最保守的沙特、俄羅斯等國用盡拖延戰術,沒有任何松口的跡象。

INC-5的最后兩天,所有談判轉為閉門磋商。INC主席的策略是,先討論爭議較小的條款和元素,再把分歧最大的三個議題打包討論:聚合物生產減量、限制特定塑料產品和資金問題。

“站著說話不腰疼”還是“逃避關鍵問題” 

眼看談判進入最焦灼的時刻,歐盟、巴拿馬、墨西哥代表“高雄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再次呼吁塑料公約應該要體現出力度,尤其需要對塑料上游生產進行約束。

來自巴拿馬的談判代表Juan Monterrey是INC-5上的紅人,他戴著一頂標志性的巴拿馬草帽,發言鏗鏘有力、氣勢十足,憑借各種精妙的排比和比喻,常常能獲得與會者的滿堂喝彩。他在發布會上說,各國立場“一厘米都沒動”?!叭绻麄儯切┝鱿喾磭遥┎幌肫鹨I作用”,“就請離開,別擋路”。

談判的著陸點在哪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考量。

“高雄心聯盟”的思路是,塑料公約作為應對塑料污染的工具,如果沒有對上游產業的約束,那么這個工具就沒有意義。在這點上,他們堅持不妥協。

另外一些國家持另一種思路,可稱之為“務實派”:認為即使不包括上游措施,塑料公約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各國在產品設計、重復利用和回收、廢棄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事實上,塑料公約強調覆蓋塑料的“全生命周期”,但回看5輪INC談判,因為關于上游措施的爭議最大,所以吸引了最多的關注。這難免給人留下一種印象,似乎上游生產減量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金鑰匙。

一端是快速增加的產能和廉價的塑料產品,一端是快速蔓延的“一次性”消費方式,到底誰決定了誰,估計1000個經濟學家也爭論不清。一定程度上說,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是摸著石頭過河,很難說哪個措施是金鑰匙。公約強調“全生命周期”的意義也在于此,每個環節都不該忽視。

會場上也能看到,“高雄心聯盟”指責“務實派”逃避關鍵問題,是塑料經濟的“既得利益者”;“務實派”覺得“高雄心聯盟”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最支持上游限產的國家并不是主要生產國。

兩種思路僵持不下,一直到最后。INC-5最后一天晚上,INC-5主席在兩度推遲之后,公布了最新版建議案文,但全部內容都在方括號中,意味著一切都沒有共識。

“共識”與“雄心”的博弈

跳脫具體的立場和爭議,回看過去兩年的談判,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實際經驗,追求共識往往意味著木桶效應——公約的力度可能由木桶的短板決定。

在INC談判過程中,有人指出,一個多數國家支持的有力度的協議,比所有國家都參與但力度弱的協議要好。作為回應,INC主席和秘書處則多次表示,塑料公約的誕生將堅持共識原則。共識原則意味著任何決定都需要獲得全部國家的支持,即每個國家都有一票否決權。

在釜山,面對談判的僵持,希望“共識”原則能夠松動的聲音依舊存在。比如,能否在現階段啟動多數通過的投票機制,在決定公約內容中繞開若干立場和談判技巧最“難纏”的國家?拋開可行性不談,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這些立場強硬的國家往往是塑料產業鏈上的重要角色,繞開他們的公約,即使擁有高“雄心”的案文,其實際影響力也是要打折。

塑料公約的進程中,還有一個相關的現實問題,即使在公約誕生過程中需要堅持共識原則,那么在未來締約方大會的決策過程中,能否允許一定條件下啟用多數通過制?

支持者認為這是在未來能夠加強“雄心”的重要保證。一種可能的操作是,公約在誕生過程中,把分歧最大的細節留給之后的締約方大會,現在只要保證在議事規則中保留多數通過制,并且在案文中為后續的調整留下伏筆。

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價值判斷,到底什么是環境多邊機制最與眾不同、最值得堅持的品質,是共識,還是雄心?

回望塑料公約籌備的兩年間,正是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經濟持續下行的兩年,塑料公約可以說是生不逢時??紤]到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政府換屆,2025年的外部談判環境只會更加艱難。INC-5.2的前景顯然不容樂觀,而“共識”與“雄心”的博弈,也還會繼續。

相關閱讀

28
2024.11

原來保護環境的行動,還可以這樣“飛”!

打開腦洞,保護環境的靈感就有可能成為可觸摸、可復制、可進入日常生活的行動

25
2024.04

他們讓自然長了“臉”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氣候行動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講述了普通人,參與氣候行動的各種可能性。

男人桶女人视频,女人被男人插视频,色噜噜视频影院,国内偷拍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