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北京——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聯合發布報告《中國省級綠色電力市場建設:現狀與展望》(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梳理了包括廣東、山西、甘肅、蒙西、浙江、江蘇、上海、北京8個各具特色的典型?。ㄊ?、地區)的綠色電力市場建設經驗、理論邏輯和運作機制。報告旨在為各地區相應規則制定和有意參與綠電消費的企業提供因地制宜的策略思路和參與方案,推動綠電消費增長,助力新能源消納。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光伏、風電發電裝機容量約為8.9億千瓦、5.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的42%。而隨著新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不斷提高,電力系統面臨的壓力明顯增加,市場化消納的必要性愈發顯著,2024年年底發布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在國家層面明確2029年實現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的目標。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了新能源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的方式。省級電力市場作為中國電力市場體系中的核心,未來也將依據政策方向,進一步推動省內新能源市場化進程。
電力現貨市場進程加速,山西、廣東、山東、甘肅等電力現貨市場已經轉入正式運行;浙江、湖北、陜西、安徽等正在開展不間斷連續結算試運行。全面鋪開的現貨市場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激勵新能源提升發電預測能力,鼓勵新能源市場化消納。中國綠色電力市場的探索和進步不斷拓寬新能源消費的場景和邊界。
清華四川院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研究所副所長蔡元紀表示:“通過電力市場改革來促進新能源的消納、提升調節能力與保障供電,并合理疏導系統成本,是響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必要舉措。而進一步加強政策制定與市場化機制的有效結合將為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提供更加穩固的支持?!?/strong>
以電力市場促進新能源消納、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調節與保供能力、疏導系統成本,是適應高比例、大規模新能源發展,推動能源體系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
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的共性問題與應對機制
隨著以風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部署與入市,各國在綠色電力市場的探索中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報告指出,電力電量失衡、超短期靈活性需求提升、多重市場營收風險,以及環境價值體現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共性問題。在此基礎上,報告梳理了共性問題下各國做出的特色市場機制設計和有益探索。

中國省級綠色電力市場的特色實踐
中國因地制宜發揮省級優勢,為綠色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豐富而特色的實踐案例。通過回顧廣東等8個省(市、地區)的電力市場中與可再生能源密切相關的情況,報告梳理總結了各?。ㄊ?、地區)在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容量、綠電交易等加速電力市場整體建設的特色機制。報告發現,在市場規則的設計上,供給端省份多以引導新能源消納為目標,而綠電消費需求旺盛的省市則探索不同模式的交易機制。

結合文獻研究與全面深度的專家交流,報告總結了參與綠電交易的經營主體最為關注的三個議題:供需關系與市場價格、跨區跨省交易與多年期交易、以及促進綠電消費的機制與政策。與此同時,報告強調,省級電力市場建設需要在因地制宜發揮地方優勢與滿足全國電力市場統一規范中尋找平衡,助力全國范圍內的資源互濟與規范統一。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呂歆表示:“省級電力市場是中國電力市場體系的核心。各地靈活的市場機制為綠色電力交易的參與者提供了重要機遇。企業要進一步提升綠電消費,理解各省級市場政策差異及其復雜的交易環境至關重要?!?/strong>
為了推動綠色電力市場的進一步蓬勃發展,報告提出加強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探索政府授權合約和長期購電協議、拓展綠色電力消費場景等相關建議。同時,鼓勵企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采用多元化綠電采購策略,并通過多方合作以豐富電力交易模式,加速自身綠色低碳轉型。
媒體聯絡
綠色和平傳播主任 王昕楠 xwang@greenpe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