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

中國《漁業法》迎大修:升級法律框架,護航“年年有魚”

2025年3月17日
海上的漁船 ? Li Qizheng / Greenpeace

作者 | 黃珊 綠色和平海洋項目主任

本文首發于FT中文網

時隔11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需求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為《漁業法》)的修訂草案于近期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并自2024年12月25日起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同時,最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將《漁業法》修改列入2025年“高質量推進立法工作”計劃中[1]。作為指導漁業生產的根本大法,《漁業法》此次的修訂不僅關乎行業可持續發展,也與消費者餐桌上水產品安全和“年年有魚”背后的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息息相關。

自1986年頒布以來,《漁業法》已歷經2000年、2004年、2009年與2013年四次修訂。本次大修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全面修訂,備受業界和社會矚目。本次《漁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為“草案”)共7章88條:對現行法50條中的48條進行了修改,刪除1條,新增32條,并新增“監督管理”專章。草案充分體現了在環境、經濟與社會多重維度的可持續發展考量,為中國進一步推進漁業可持續管理提供了更完善和有效的法律框架,令人充滿期待。

值此法律修訂期,本文將聚焦近海捕撈漁業,結合草案中相關內容,從漁業可持續管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進行解析,并探討進一步完善的方向。

探求漁業的高質量發展

草案第一條明確了立法目的,其中“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系新增內容,并在第三條進一步闡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漁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堅持量質并重、創新驅動、綠色發展?!?/p>

漁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在漁業領域的具體落實,也是中國近海捕撈漁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中國近海捕撈強度曾經一度過大,導致不少經濟魚類種群數量銳減、資源嚴重衰退,部分種群資源量至今未能恢復。近年來通過對捕撈量實施“負增長”管理,設置捕撈上限等措施,資源壓力有所緩解。在資源總量剛性約束下,未來近海捕撈仍需繼續以提“質”為核心,依托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來實現更好效益。

要提升“質”,以下工作領域值得重點關注:(1)以科學為基礎,依托完善的漁業資源調查、統計數據收集和基礎研究,為各項管理措施提供更準確的決策依據;(2)充分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確保鯨類、鯊魚、海龜等珍稀瀕危物種不因不恰當的捕撈方式或棲息地退化而消逝;(3)推動漁業與高新技術融合,加快漁業基礎設施和管理系統的“數智化”建設,提升行業透明度、執法與管理的效率,以及資源管控力度;(4)兼顧漁民生計需求,通過補貼、培訓、減船轉產、參與資源養護等方式,實現漁民轉型與利益保障的雙贏??傊?,漁業高質量發展應呈現生態環境、社會福祉和經濟效益三者互促、統籌兼顧的良性循環。

? Li Qizheng / Greenpeace

推新穩故,多維度強化環境與資源保護制度

草案納入了近年來在漁業管理中逐步探索或初顯成效的新制度。例如,新增“鼓勵發展漁業互助保險等多種形式的漁業保險,增強漁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條款。漁業風險源自極端天氣、災害等不確定因素,互助保險可有效分散漁民家庭的生產經營風險。此外,草案還建立了重要漁業水域保護制度,要求在重要漁業水域開展工程建設時,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包括對漁業資源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或專題論證;規劃涉及重要漁業水域的,其環境影響評價亦需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作為專題內容。

在“推新”的同時,草案對現行資源保護制度與規定也進行了強化。例如,針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制度,草案增加了禁止非法占用或者破壞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禁止在保護區內新建排污口等要求。

草案還首次納入涉漁“三無”(無船名船號、無漁業船舶證書、無船籍港)船舶治理的相關條款。涉漁“三無”船舶嚴重擾亂漁船管控秩序,甚至危害漁業作業與漁民財產安全,是中國政府每年“漁政亮劍”執法工作的重點。此前針對“三無”船舶的執法雖具備法律基礎[2],但較為分散,難以完全滿足實際執法、處罰工作的需求。本次草案首次在上位法內明確禁止“三無”船舶從事捕撈作業,禁止為其漁獲物流通提供服務,并設定了相應罰則。這為打擊“三無”船舶相關違法行為帶來更有力的法律支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是對休禁漁區、休禁漁期制度的完善。休禁漁制度是中國養護漁業資源的核心政策之一,通過在時間或空間上限定特定漁業活動,讓漁業資源在關鍵生長或繁殖階段得到休養生息。草案將原有的“禁漁”更新為“休禁漁”,并明確休禁漁區、休禁漁期設立需基于“漁業資源狀況、水生生物繁殖生長規律以及重點水生生物物種、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等科學考量。同時,草案在禁止漁船違反休禁規定開展捕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回船籍港休漁”的實施,禁止漁船違規航行、停泊及為其提供服務,從而強化對漁業活動全過程的監管。

漁民在晾曬魷魚 ? Li Qizheng / Greenpeace

從“禁用”到“準用”,漁具管理向“白名單”轉變

草案的另一項突破性更新在于規定國家實行漁具準用目錄制度,通過準用目錄明確允許使用的漁具,并禁止制造、銷售、使用目錄外漁具。這意味著漁具管理將由過去的“黑名單”式禁用規定,轉變為更加精細化、正面清單式的“白名單”管理。

漁具管理的核心在于限制或規范漁具的種類、數量、規格等,以控制捕撈強度,保護資源。雖然中國已在現行《漁業法》等配套法規中對部分漁具(例如最小網目尺寸)進行了限制,但由于漁具種類繁多、數量龐大、更新迭代快,加之執法力量有限等現實問題,導致破壞性大、選擇性差的違法漁具屢禁不絕。為破解此難題,漁具準用目錄制度自“十二五”開始醞釀,全國范圍內的海洋捕撈漁具調查和準用漁具目錄編制等工作也在逐步開展。

漁具準用目錄制度一旦推行,將在執法與資源管理方面帶來多重利好。首先,執法效率提升方面,只要查明是否在“白名單”內,便能快速判斷是否違規,大幅簡化執法流程。其次,精細化管理方面,地方政府可結合本地資源狀況或生計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更加嚴格的準入目錄,將破壞性的、易遺失的漁具剔除。再者,漁民合規便利方面,漁民更容易知曉哪些漁具可用,從而降低違法風險,也有助于提高漁獲物質量與市場認可度。

然而,為保障漁具準用目錄制度落到實處,還需管理部門制定實施細則,例如明確準用目錄的制定原則,并推動漁具實名制與可追溯管理。

首先,應在國家層面統一準用目錄的制定原則,避免地方標準不一導致資源或漁民利益受損。制定原則應平衡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生計三方面訴求。目錄制定的出發點是避免漁具對資源和生態的破壞,這也與現行漁具管理措施的制度相一致。因此,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應作為制定準用目錄的核心原則。此外,在制定和推行準用目錄時,還應充分考慮漁民的利益和需求,避免對漁民生計造成沖擊。

其次,應促進漁具實名制和可追溯管理,加強漁具標識的研究和應用。推動漁具在生產或銷售環節就加裝標識(“身份證”),與電子化監控系統聯動,記錄投捕次數、時間、海域等信息,為精準執法和資源評估提供數據支持。漁具標識作為促進漁具實名制與可追溯管理的工具,已在漁具全生命周期管理、追蹤,以及漁業資源細化管控中證明了有效性?!妒奈迦珖鴿O業發展規劃》與《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指導意見》也已明確提出推動漁具標識管理的要求。

魚從哪里來?捕撈漁獲物的追溯性問題

漁獲物可追溯管理是實現可持續漁業的關鍵一環。對管理部門而言,提高漁獲物的可追溯性有助于打擊非法捕撈、完善漁情數據;對消費者而言,則意味著所購海產品來歷清晰、合法合規,也更具食品安全保障。

在此次修訂中,草案已在加強漁獲物追溯性方面做出若干突破,包括新增鼓勵實行漁獲物可追溯管理和定港上岸制度的條款,并細化了大中型漁船作業日志的要求,明確了日志記錄信息及保存期限等。

定港上岸有助于核查漁獲上岸數據,且依托指定漁港規范漁船上岸,進一步加強對漁船的管控與對漁獲物合法性的審查。2017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以來,國家陸續公布了三批海洋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同時推出“港長制”等措施,將漁獲物從捕撈到上岸的環節進行統一管理。

合法性標簽則是國際上通行的漁獲物可持續管理手段。近年來通過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使得電子化可追溯數據成為現實,并可在移動端設備實時錄入和查看漁獲數據。2019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申報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行漁獲物可追溯綠色標簽管理”,并在地方成功開展試點工作[3],依托電子智能化管理系統[4],實現了漁獲物從漁船到市場的全流程數據追蹤。

基于現有政策與實踐,本次修訂為制度升級提供了契機,建議在法律層面進一步明確三點:一是針對“定港上岸”,可考慮將草案中“鼓勵實施”表述提升為部分或特定情形下的強制性制度,并進一步細化相關條款。二是將“合法性標簽”寫入《漁業法》,即便以“鼓勵”形式,也有助促進其推廣應用。三是針對小型漁船監管,鑒于目前小型漁船占全國海洋漁船總數的68%以上[5],對其漁獲物定港上岸辦法、作業日志管理和可追溯管理亦需在法律或規章中予以明確。同時,還可繼續深化數字化漁業管理的試點,通過移動終端、電子化標簽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可追溯體系的準確性與便捷度。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漁港 ? Li Qizheng / Greenpeace

本輪《漁業法》修訂立足實際問題,汲取近年來的管理經驗,對法律條款進行了系統化更新和細化,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亮點頗多。盡管部分內容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但總體上已較好回應了當前漁業轉型與資源保護的現實需求。然而,大修只是一個起點,后續更為關鍵的是如何推動各項制度措施在基層得到有效落地。展望未來,唯有在法律、政策與實踐層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現“年年有魚”、漁業資源永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資料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摘要). 新華網. 2025-03-09. http://www.npc.gov.cn/npc/c2/kgfb/202503/t20250309_443902.html

 [2] 例如《國務院對清理、取締“三無”船舶通告的批復》、《關于實施<清理、取締“三無”船舶通告>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一條

[3] 相關報道:趙靜.臺州試點漁獲物可追溯管理 魚蝦有了“身份證”.浙江在線.2019-04-20.https://tz.zjol.com.cn/tzxw/201904/t20190420_9945472.shtml;嘗“鮮”!廈門高崎漁港首批漁獲上岸.東南網.2024-08-20.https://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4/2024-08-20/552514.html

[4]相關報道:小小“二維碼” 讓捕撈漁獲可追溯.上海美創力羅特維爾電子機械科技有限公司.http://rottweil.com.cn/news/detail/72902018968059904/2878.html;廈門將上線上岸漁獲可追溯管理系統.海西晨報.2021-12-31.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1-12/30/content_1268481.html

[5] 數據來自《2024中國漁業統計年鑒》

相關閱讀

13
2025.02

COP16續會在即,碳交易能彌補自然保護的資金缺口嗎?

2025年2月25日-27日,COP16續會將在意大利羅馬舉辦,各界在關注在哥倫比亞卡利已經形成的決議草案是否能在意大利羅馬續會上通過。

08
2025.01

最新研究表明,林業碳匯交易需警惕劣幣驅逐良幣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碳中和國際研究院與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聯合發布《減碳綠途:通向中國高質量林業碳匯交易之路》

男人桶女人视频,女人被男人插视频,色噜噜视频影院,国内偷拍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