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在中國開展環境保護項目已經超過二十年。我們致力于連接不同人群,用創造力與行動力推動關于環境保護議題的討論和行動;我們希望用人文精神與先鋒視角,給更多同行者帶來改變現狀、探索可能的勇氣。
綠色和平有著一支經驗豐富的項目團隊,我們的項目發言人秉承公開透明、科學客觀的原則,積極回應媒體采訪。在關注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積極應對生物多樣性損失、推進科技與商業實現碳中和等領域,我們都是尋找答案的人——
如有媒體采訪需求,請聯系 greenpeace.cn@greenpeace.org
01

袁瑛 | 綠色和平中國總負責人
袁瑛于2014年加入綠色和平,先后負責開展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與企業零碳轉型工作。自2022年起,她全面負責綠色和平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運營,帶領機構推動包括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轉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相關工作。在加入綠色和平之前,袁瑛曾就職于《南方周末》,作為資深環境記者與創始團隊成員成立了中國媒體行業首個綠色新聞部,參與報道歷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能源轉型進程以及其他環境突發事件。
與此同時,袁瑛也活躍于學界,分別作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和德國國際公共政策研究院訪問學者深入國際氣候治理等問題研究,著有《2025 年之后 地球工程治理機制》、《德班氣候談判》和《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等學術論文和出版物。
02
劉君言 |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經理
作為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風險項目”的負責人,劉君言先后參與了《冰凍圈告急:2018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冰川研究》、《中國主要城市區域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及未來情景預測》、《中國公眾氣候行動手冊》、《氣候變化對中國西北地區的影響評估》等綠色和平調研報告的撰寫和編輯。她也是一名積極的氣候議題倡導者,先后在TEDx演講、深港雙年展、看理想APP,以及多檔知名播客節目中向中國公眾分享有關氣候變化的經驗故事。
劉君言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女性與性別研究碩士和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博士學位,有關她的采訪報道常見于《南方周末》《澎湃新聞》《新京報》《南華早報》《VISTA看天下》《GreenLens》等媒體。

03

唐大旻 |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經理
唐大旻是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北京辦公室的項目經理,他管理的項目涉及企業可再生能源采購、供應鏈脫碳以及互聯網平臺企業環境責任等議題。唐大旻在環境保護領域有9年工作經歷。
在綠色和平之外,他曾擔任環境資訊網站中外對話(Dialogue Earth的前身)北京辦公室的資深編輯。唐大旻不定期為國內外媒體撰寫有關中國互聯網平臺企業氣候行動和環境表現的分析文章。有關他的采訪報道常見于《Bloomberg商業周刊中文版》、《財新》、36氪、虎嗅網等。他擁有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和武漢大學的碩士學位。
04
高雨禾 |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資深項目主任
高雨禾在NGO領域有八年的工作經驗,先后就職于多家知名國際環保機構。她關注和研究的議題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綠色金融、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 她于2021年加入綠色和平東亞辦公室,目前作為 “能源低碳發展政策”的項目負責人,致力于推動中國電力低碳進程和可再生能源的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倡導工作,并推動中國和歐盟國家加強氣候外交和能源轉型的合作。她負責策劃撰寫的報告和文章包括:《中歐清潔能源投資的競跑與合作》、《中歐在熱浪大“烤”下尋求新能源電力合作》、《尋找增長新機遇: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半年度經濟答卷PK》及Unfinished paperwork is kneecapping solar’s potential in China等。
高雨禾畢業于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NGO管理方向),曾任職于United Way美國鳳凰城辦公室,負責當地社區扶貧籌款工作。她的采訪報道常見于Reute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limate Home News, Deutsche Welle等。

05

陳姝璇 | 生物多樣性與森林項目主任
陳姝璇多年來深入參與中國天然林保護、推動零毀林供應鏈、打擊非法木材貿易等多個國內和海外森林保護項目。她參與了《嚴格保護之外的原始森林——云南省“未受侵擾原始森林景觀”受礦業侵擾退化調研報告》、《剛果(金)非法木材交易亂象》等專業環境調研報告的撰寫和編輯。
在調研之外,陳姝璇也長期通過公眾意識倡導的工作來推動全球森林保護。她先后參與策劃了“萬物生長·悅在其中”生物多樣性藝術展,“與你為林-森林友好露營”以及“修復與重生:記錄自然人文的沖突與交融”環境影像主題展等公眾活動,探索如何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互動方式,拉近公眾與自然的距離,讓更多人珍視地球的蓬勃生命力,參與保護行動,并能從中受益。
陳姝璇擁有法國斯特拉斯堡科學院的碩士學位,和中國外交學院的本科學位。
06
李朝 |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資深研究員
李朝自2017年開始參與綠色和平氣候風險項目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文獻研究、數據分析(含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項目策略及研究計劃制定等。她關注氣候變化風險議題在多部門、多學科領域的發展進程,負責撰寫的評論文章包括:《西北沙漠發洪水?這些問題更需警惕》《Global heatwaves show urgency of adapting to changing climate》等。
李朝擁有景觀生態規劃博士學位,也是一名活躍的氣候科普工作者,她的評論和分析報道常見于Sixth Ton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Bloomberg、Washington Post等國際媒體。她曾作為嘉賓參與錄制播客節目《忽左忽右》的地球日專題:漫談古代石窟文物的氣候危機。

07

鮑瓊 | 氣候投融資項目負責人
鮑瓊于2022年加入綠色和平,目前作為氣候投融資項目“Finance for the Future”的負責人,致力于推動機構投資者的氣候行動和參與支持企業低碳轉型。她關注和研究的議題包括環境和氣候方面的可持續投資、積極所有權、投資者盡責管理,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議題,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標準等,主理Asia Climate Finance通訊。
在加入綠色和平前,鮑瓊曾就職于荷蘭帝斯曼公司和伊利集團,從事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工作超過十二年,她過往的項目經驗包括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設計可持續發展戰略管控體系,協助投資者ESG議題溝通,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幫助客戶提高環境績效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以及供應商碳減排項目。
鮑瓊擁有香港浸會大學市場學哲學碩士學位。
08
姚喆 | 全球政策顧問
姚喆是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的全球政策顧問,她緊密跟蹤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塑料污染等重要環境議題的國際動態,推動中國積極參與多邊治理。她對于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制定及能源轉型進展也有全面的觀察。姚喆在環境保護領域近10年的工作經歷,于2024年加入綠色和平。
姚喆多次作為NGO觀察員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以及聯合國塑料污染治理談判會議。她的工作常年專注于提高氣候變化科學與政策傳播的有效性與可讀性。她的文章與采訪常見于國際國內主流媒體,包括《財新雜志》《南方周末》,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英國衛報,Carbon Brief 等等。
姚喆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并于巴黎政治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