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福祉與環境和自然的健康密不可分。綠色和平想要探尋,如何在尊重自然資源與生態閾值的限度之內,實現可持續生產、有度消費、重新定義美好生活。我們通過原創的影像記錄、科學的調研報告、面對面的公眾倡導,與大家共同構建一個更綠色、更公平、更和平的未來。在中國,綠色和平開展一系列項目,一方面抗擊污染行為、推動環境治理、保護公眾的健康;一方面倡導可持續消費、減少浪費、提升城市廢棄物管理。探索公眾發揮點滴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
推動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的治理和法規完善,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呼吁品牌和服裝生產商應該改變快時尚生產模式,鼓勵公眾理性消費,珍惜物質和資源,少買優買。建立環保的“可持續時尚”理念。
降低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推動生態農業發展,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安全,讓農民生活環境得到保護、生活更幸福有尊嚴。
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推動企業和公眾使用更環保、更聰明的包裝。
通過更加多元化的傳播內容與活動形式,幫助公眾理解、關注和參與到綠色生活的實踐中。通過“中國環境故事網絡”平臺,提高中國公眾對于環境保護的敘事能力。以多元化的媒體產品為載體,加強連接人類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環保意識。
文章首發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為綠色和平全球策略顧問。 如果對主席建議案文做一個關鍵詞檢索,不難發現各國在談判中最大的關切:“經濟”出現了38次,“資金”有27次,遠遠超過“健康”的13次。塑料公約對經濟的潛在沖擊是各國決定談判立場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聯盟”指責“務實派”逃避關鍵問題,是塑 […]
打開腦洞,保護環境的靈感就有可能成為可觸摸、可復制、可進入日常生活的行動
你的拼車體驗是怎樣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氣候行動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講述了普通人,參與氣候行動的各種可能性。
基于可降解塑料的定義、成本、原料來源、生產過程的安全性、降解性能和后端處置,報告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大規模應用面臨諸多難題,對有關政府部門提出優先源頭減量方案,優先發展可循環、可重復使用的替代方案以及盡快建立標識體系,規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命名和宣傳用語等政策建議。
該報告分析了中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建設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評估了環境污染責任險相關政策和實踐最新進展,識別了中國在環境污染責任險政策推進實施中面臨的關鍵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基于環境污染責任險概述、環境污染責任險現狀和問題分析和環境污染責任險問題分析,報告發現環境污染責任險在中國經歷了十余年發展,在政策實踐、試點推廣、企業投保、事故賠償、污染防治等多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推行中仍面臨對污染者追責力度不足、環責險承保范圍狹窄、承保時間短以及企業環境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和挑戰。根據以上研究和分析,報告提出向生態環境部門和地方政府等機構提出政策建議。
基于調研及實證研究分析江西省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動力與影響因素,報告結合國家有關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和文件,梳理和探討了調研過程中發現的江西省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各項有益探索和難點:頂層機制建設的挑戰、政策工具落實的挑戰以及綠色金融業務及產品開發的挑戰。報告在綜合分析江西省在綠色金融發展建設過程中的成績與挑戰的基礎上,針對江西省的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基于綠色和平與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對中國首批公布的各省會城市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名錄所進行的整理分析,報告梳理總結了目前中國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的狀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并在借鑒國內外污染地塊監管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基于電子廢棄物作為回收再利用金屬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報告分析了世界金屬資源需求趨勢、中國的金屬資源現狀、城市礦山中的金屬資源、中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現狀分析。報告認為電子產品金屬回收具有顯著的經濟潛力,要推動市場加速轉型至循環經濟模式,必須各方共同協力,提出為回收拆解產業鏈提供經濟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采用生態設計,支持技術創新、鼓勵回收產業鏈合作,促進信息互通等建議。
基于社交購物模式讓購買遠超實際需求的背景研究,報告分析了網購和服裝行業的環境影響:資源消耗、碳排放、環境污染和固廢問題正在因為消費量攀升而急劇加速等問題。對此,報告提出
基于綠色和平對位于江蘇省東部沿海地區的連云港化工產業園開展的實地調研,報告發現工園區肆意排放甲苯和1,2- 二氯乙烷等高關注危險化學物質,報告認為目前中國的化學品監督管理法規和環境標準看似先進,實則很難有效監管本次調研中發現的化工園區肆意排放的高關注危險化學物質,且中國現行的化學品管理體系與化學品健全管理體系要求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報告向政府提出建立基于化學品固有危害的健全管理體系、建立化學品的物理、健康和環境危害屬性協同管理的健全體系等建議。
促進中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建設,離不開媒體監督和公眾參與的力量。自2019年起,由綠色和平發起的“中國環境故事網絡”,致力于搭建新聞記者和科研專家的對話平臺,每年通過十余次線下工作坊和線上專家圓桌的公益活動形式,共同提升環境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專業性和公共性。
一次性塑料污染在中國的表現形式與新興消費模式密切相關。2019年,綠色和平參與完成《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生產特征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首次對中國快遞行業包裝廢棄物的產生特征及其相關環境影響、社會管理成本進行了全面評估。此外,綠色和平與清華大學美院教授團隊合作,對可重復使用的外賣餐具系統進行優化改良,并發起無塑餐飲聯盟工作坊。
減少食物損耗和浪費,是全球應對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損失的戰略選擇。中國每年因食物損失與浪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11億噸,亟需更科學地保障糧食安全、構建可持續的生態農業系統。2019至2021年間,綠色和平先后發布了中國首份綜合分析海內外食物損耗與浪費狀況、環境影響與治理經驗的研究報告,以及助力中國農業實踐雙碳目標路徑的《廚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綜述》。作為少數長期開展針對中國食物浪費與碳排放研究和倡導工作的國際社會組織,連接了生態農業者、科學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之間的信息互動。
綠色和平長期關注全球生物安全問題。2002至2006年間,與國內專家合作,引進和匯編相關國際學術成果與政策信息,制作《國外生物安全譯叢》雙月刊,呈遞有關主管部門參考。此外,綠色和平更多次對中國市場銷售的食品的轉基因成分標識不規范的情況進行調研,捍衛中國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轉基因作物的非法種植情況(例如未獲得國家批準的轉基因水稻、玉米的商業化種植和市場流通)進行調研,并將信息呈報給相關國家部門。
從2015年開始,綠色和平啟動生態農業項目,和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五常市地方農委合作,多次幫助農民合作社進行生態農產品的眾籌,引導消費者選擇生態健康的食物和生活方式,如在京東首頁上發布五常稻鴨生態米的眾籌,成功為當地打造生態五常稻農事例,為稻農募集啟動費,并帶動城市眾籌者前往五常見證生態農業過程;此外,更搭建了生態農產品生產者對接城市消費者的知識平臺,產出多篇微信10萬+熱門科普文章,讓城市消費者更清晰地了解生態農業的環境效益和真實成本。
綠色和平多次調研中國超市蔬果農殘、供應鏈管理情況、以及茶葉及中草藥產品農殘和種植情況,推動品牌企業及其供應商淘汰高毒和違禁農藥,并且響應國家政策進行農藥減量。面對化肥過量施用,綠色和平也對中國化肥生產和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環境成本進行了多次調研,并呈報給相關部委,為國家農藥、化肥零增長政策提供參考。
快時尚的商業模式、網購狂歡誘發的的過度消費行為造成了大量碳排與污染,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綠色和平自2016年開始關注過度消費造成的環境影響,先后發布《時尚產業及紡織廢棄物研究》、《購物反思季:網購的碳排放及其他環境影響》等研究報告引發公眾對“穿完即棄”的生活方式與非理性購物的反思,并在2017-2018年發起“我是造物主”活動,鼓勵更多公眾通過體驗修復、改造、交換的樂趣為地球減負。
2013年, 綠色和平赴湖南衡陽、云南蘭坪等數十個有色金屬產業集中地調研鎘米污染及血鉛問題,揭露了當地有色金屬產業與糧食及公共健康之間的矛盾,并發布報告《“有色”米——湖南衡東縣稻米重金屬污染調查》。當地污染問題得到政府快速響應,并推出土壤治理及搬遷方案,最終為當地居民解除了重金屬污染對健康的威脅。
2009年起, 綠色和平通過實地調研、采樣檢測、數據分析為加速改善中國江河水質提供建議。調研報告《解“毒”珠江——珠三角工業水污染調查》、《毒隱于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等不僅提升了政府對這些水系工業水污染管理的重視,更引發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增強了公眾對污染所致的健康風險的認知。2015年后,中國的江河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綠色和平通過和專家合作《“十二五”期間中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評估》《中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管理研究》等報告,為進一步推動政策完善和地方落實提出專業建議和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作為國內少數倡導化學品管理的組織,多年來組織數場國際專家交流活動,包括中歐化學品安全替代論壇等。參與聯合國化學品環境大會, 在國際化學品管理專家、地方環保部門、行業之間搭建交流橋梁。親赴化學品事故現場及長三角化工園區調研。通過化學品事故統計分析、法律框架分析提供專業的政策建議,推動了化學品安全法規的推出。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發生?;啡急鹿?,綠色和平快速應急響應小組作為唯一一個進入爆炸核心區的環保組織,三次前往事發現場,獨立對污染物進行取樣檢測調研工作,及時為政府及公眾提供實時檢測數據信息,支持有關部門工作,釋除公眾疑慮。事后,以此為鑒繼續開展化學品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議工作,與環保、安監等相關部門交流對話,引進國際經驗,邀請專家撰寫報告,將環境管理視角加入到化學品管理中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發生汶川地震。綠色和平首次啟動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深入災區,在16天里走訪了56個鄉鎮的99家化工廠,發現25處環境隱患。調研信息第一時間通知到國家環保部西南環保督查中心、四川省環保局、四川省安監局,有效防止了災區環境次生災害的發生。
綠色和平從2010年開始推動國際時尚品牌與中國紡織行業清潔生產,完善生產鏈的化學品管理。綠色和平團隊調研走訪中國沿海地區多個紡織業重鎮,與國際辦公室聯合發布一系列污染排放、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檢驗報告,至今成功推動全球80個奢侈品、快時尚、運動品牌及供貨商承諾為產品及供應鏈“去毒”。
綠色和平自2008年起開始關注清潔空氣議題,通過與包括高校專家、智庫及職能部門間的研究合作,提升公眾對于清潔空氣概念及個人防護的認知,并為加速清潔空氣進程提供解決方案。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的《危險的呼吸》系列報告是中國最早關注空氣質量對城市公共健康損失和經濟影響的學術研究之一;從2013年起每年更新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分析報告,持續提升全國各地公眾對大氣污染的科學認知度和健康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