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于《南方周末》。本文作者姚喆,為綠色和平全球策略顧問。 如果對主席建議案文做一個關鍵詞檢索,不難發現各國在談判中最大的關切:“經濟”出現了38次,“資金”有27次,遠遠超過“健康”的13次。塑料公約對經濟的潛在沖擊是各國決定談判立場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聯盟”指責“務實派”逃避關鍵問題,是塑 […]
打開腦洞,保護環境的靈感就有可能成為可觸摸、可復制、可進入日常生活的行動
你的拼車體驗是怎樣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十二位氣候行動者于“在躁,以再燥”影像展中講述了普通人,參與氣候行動的各種可能性。
讓我們大開腦洞,用行動為環境探索積極的改變。
瞞不住了,大聲宣布:觀鳥的世界真的好治愈、好歡樂、是被大自然的生命力狠狠擁抱的感覺
我接觸到了一群非常年輕的觀鳥愛好者,發現這個愛好沒我想象中那么小眾,也不是那么難以理解
不止,源于詞語“Bridge”,它既是船核心結構中的艦橋,也是音樂的橋段。這場彼此連接的聚會,伴隨著Joyside主唱邊遠溫暖的聲線而正式開啟。